根據台北市政府公共運輸處2020年統計出,台北市4年半累積達926名乘客搭公車受傷,高達4成傷者為6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而肇事主因為乘客在車輛行駛中移動和駕駛急踩煞車造成,足見銀髮族搭乘公車安全性的疑慮。
事實上2019年台北市政府為了提高銀髮族搭乘公車服務品質,推出「公車友善心」運動,期能關心長者乘車安全,提醒長者搭乘公車時應「下車前按下車鈴」、「公車到站再起身」及「下車小心左右看」。然,根據台北市交通局處110年1月統計,台北市聯營公車共有288條路線,平均每日營運達3萬班次、載客近117萬人次,每輛公車平均每日行駛段次為14.60,在每日行車時段要求與限制下,公車駕駛員到站都急急忙忙的駛離,未給乘客足夠的上、下車時間,導致乘客尚未確實坐好公車已起駛,再加上為取得更加精準之公車旅運資料所推行的上下車均需刷卡規定,使得車快到站時必須離開座位,提前到車門前等候下車,這些情況都讓公車行駛時過程或發生緊急路況而急踩煞車時,增加讓高齡者或行動緩慢乘客險境與受傷風險。
台北市交通便利與友善運輸政策向為六都之楷模,若能透過大數據技術從公車搭乘資訊使用敬老悠遊卡使用資訊,從公車路線及時段交叉分析後,仿照捷運的女性專用車廂方式以小型巴士從長者常出入或喜好走訪之地點之公車路線,以正面名稱方式設置高齡者專用公車,對於高齡人口比率超過18%以上的台北市,或許是致力推動智慧城市及大力推展讓長輩感受友善、有尊嚴的C級、B級、A級長照體系照顧外,另一項提升長輩生活便利性的貼心政策,不僅鼓勵並促進高齡者走出家門擴大生活範疇及社會參與的誘因,也可彰顯台北市人權城市的價值,實為首都應為與必為之作法。